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成都8月14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陈晓)在今天召开的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与文化活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,赛事执委会宣传部(开闭幕式部)专职副部长高怡强表示,成都世运会创造了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,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。
记者了解到,本届赛事招募了26家赞助企业和33家捐赠企业。在特许经营方面,共招募48家企业,累计推出16大类共计500余款特许商品,开设线下零售店(点)共计218个,奖牌冰箱贴、吉祥物基础手办、世运轻盈双肩包、运动系列小徽章、“蜀宝游三国”公仔等多款特许商品受到消费者欢迎,上架即售罄,正在进行第三批次的补货中。
“国际大型综合赛事不仅需要通过市场开发筹措办赛的资金,还需要与赞助的企业紧密合作,实现赛事侧与城市侧的双向联动,才能确保赛事的顺利举办。”高怡强举例道,如中国电信实现赛事指挥调度AI智能体,首用全球领先的量子通信技术,外宾首享国外电子钱包国内无感支付等多项“首创”;四川航空为参赛运动员提供额外免费行李额度政策,针对运动员特殊行李托运制定专项保障方案,设立赛事专用柜台,联动机场、海关等机构设置专用通道,确保各国代表团“随到随飞”;中国石油开设绿色通道,确保世运会用车“随叫随加”,特别为世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量身制定了供气方案,确保世运之火熊熊燃烧。
“成都世运会不仅创造了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历史新高,更重塑了赛事的商业格局。”高怡强表示,在科技赋能方面,就人工智能、绿色低碳、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,先后开展4次专场精准对接会,吸引的捐赠企业中科创类企业占比过半,90%以上为“成都造”,拓展赛事科技场景应用的同时,助力城市智慧系统升级。同时,汇聚了11家国企力量,共同为世运会捐赠10余万吨碳汇,助力世运会赛事碳中和。
文化活动方面,赛事期间世运广场、世运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世运村部专职副部长苏波表示,世运村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互动体验活动,让参赛客群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;打造了“汉语桥”中文学习互动体验区,现场指导外国运动员体验汉语文化;组织开展了多场露天派对活动,让世运村成为文化交融的桥梁、情感共鸣的驿站。
世运广场自启动以来,通过文艺展演、体育互动、非遗体验、科技展示等多元形式,为市民游客与国际友人呈现了兼具国际表达与巴蜀韵味的文化盛宴,累计吸引超13000人次参与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锦鲤配资-山西股票配资网站-最新实盘配资服务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